同质化竞争、爆红之后长红难,文创如何赋能乡村振兴?


通过文创挖掘、传承和提炼、创意,形成“本土特色乡村文化”,才能让乡村的旅游、乡村的产品找到根、找到魂,才能独树一帜,长红下去。
如何让文创赋能乡村振兴、点亮乡村之美?很多地方都在探索和实践,动了不少脑筋,投入了不少财力,取得了显著成绩,但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,比如同质化竞争、爆红之后长红难等等。那么,这些难题该如何破解?今天我们不妨来聊一聊。

▲坪坦书屋,湖南 通道侗族自治县
1
如何避免养在深闺人未识
冯骥才先生曾说,“中国传统文化70%在乡村。”乡村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在地文化,携带着中华文明传承的密码,却仍有众多村庄难以进入人们的视野。

▲废墟书屋,河南
这里面有社会转型的客观原因,有些传统文化活动因为人口结构、生产生活方式和人们审美取向变化难以开展,也有地方投入不足、关注度较低等内在因素。部分乡村即使作了一些打造品牌的尝试,但与消费市场的链接还不够紧密,整体处于“沉睡”状态。
如何唤醒“沉睡”的乡村文化,让其走出深闺、走向大众?放大IP、扩大传播是关键。
2
如何避免千村一面模板化
提到乡村旅游,不少游客都有这样的体验:“我去过很多古村、古镇,但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。”从各种仿古建筑、仿古街巷,到随处可见的铁板鱿鱼、炸臭豆腐、老酸奶,再到各种“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XX”的网红路牌,千篇一律的景点难免让游客感到审美疲劳。
该如何从抄形态、贴标签升级到融创意、挖内涵,将“千村一面”变为“一村一品”?尊重个性,把“单干”变为“组团”,亮出最吸引人的卖点是降低“查重率”的密码。

▲欢庭·下南山古村落
安吉县报福镇的统里村就是典型案例。统里村背靠天目山脉,近有南天目主峰,当年“旅游”的概念还在萌芽阶段,统里村周边配套不完善,这里的一个休闲度假空间——“欢庭·山水统里”,迅速带火了统里村的旅游业。欢庭·山水统里还融入了5A景区安吉山这个成熟的大IP,与周边滑雪、温泉、儿童乐园等一起,形成联动发展的局面。
3
如何避免大拆大建坏传统
当前,打着“文旅”“文创”的名义,一些地方如火如荼地开展乡村再造,培育出各种各样的传统村落以及“农家乐”“洋家乐”,大办民宿旅游、大兴休闲农业、大办文化节庆成为一种时尚。然而,部分乡村在“文旅”“文创”的执行过程中,乡村中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拆旧建新中遭受了破坏。
该如何扭转这一趋势,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?深挖内涵、传承发展,才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

▲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
民间艺术、戏曲曲艺、手工技艺、民族服饰、民俗活动等都值得深挖。比如,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重修村志,传承老手艺,既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,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发展。又如,“赏”古老畲文化、绘如画村景的温州文成县西坑畲族镇让川村,通过挖掘畲族独特的“长桌宴”文化,展现畲族特色服饰与习俗,让川村名气响了,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。
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资源,对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,它可为文化产业提供素材、创造业态、塑造品牌,有力促进文创产业乃至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。
4
如何避免缺乏运营短平快
近年来,不少乡村在文化创意赋能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源,但后续产业发展却不及预期,部分乡村依靠“创建”实现了一时繁荣,但仍旧存在难以吸引游客、留住游客等后续运营问题。
该如何让文创发展从“输血”走向“造血”,让乡村不仅一时“爆红”,更能持久“长红”?模式创新、长效运营才是长久之道。


▲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,杭州
运营前置来发展乡村,进行乡村振兴服务模式输出。比如在开化县中村乡源头里,以顶层设计用艺术引领乡村发展,并在源头里打造特色民宿,通过策划各类节庆活动激活市场,成功打响文旅品牌。


这里是彦丰文化
关注我,了解更多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